首页

红色妖姬sm视频在线

时间:2025-05-29 05:21:31 作者:北京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 774个防汛险村安装汛情监测站 浏览量:78204

 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(记者 陈杭)北京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,对全市下凹桥、积水点进行监测设备的补盲。在全市774个防汛险村安装汛情监测站,采用4G+北斗双模通信技术,确保在极端天气下监测数据的正常回传。

  这是记者28日从北京市2025年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。

  实现山洪沟道水文监测全覆盖

 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松波表示,北京强化山洪灾害防御能力。在全市352条山洪沟道建设地埋式水位计,以实现山洪沟道水文监测的全覆盖。统一全市山洪沟险村险户信息台账,完成重点山洪沟道信息采集工作,完成房山、门头沟等10个区山洪灾害危险区淹没范围划定以及四级转移范围划分,并根据划分情况,指导编制山洪灾害险村“一村一策”。

 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。推动永定河官厅山峡洪水控制性工程、二道河水库、西峰山水库等规划建设。加快实施钻子岭水库、温潮减河、永定河卢三段和卢梁段综合提升、潮白河综合治理等工程。推进坝河口、南口、白羊城等蓄滞洪区建设进度,提升全市防洪排涝能力。

  建立覆盖所有山区泥石流隐患点的智能监测设备

 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执行副主任、市应急局副局长李宇表示,从近年来的防汛实践来看,北京面临的防汛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
  一是城市积水内涝风险依然较高。城乡结合部、部分郊区新城等区域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防汛基础设施依然薄弱,分布在城郊的231处下凹式铁路桥涵和个别排水系统标准比较低的路段,遇到强降雨造成内涝积水的可能性比较大。遇有极端降雨时,地铁、半地下室、地下商场、地下车库、地下通道等地下空间仍存在防汛风险,还需加强防倒灌、应急疏散避险和应急抢险措施。

  二是流域性洪水风险依然存在。目前,永定河、潮白河、北运河、大清河、蓟运河五大流域影响河道堤防等工程防洪安全的险工险段共有83处。北运河、潮白河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,遇到超标准洪水时仍有风险。北运河左堤通胡大街至东六环西侧路段的三公里不连续堤段,正在开展堤防加固工程建设。

  三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。山洪地质灾害历来是北京防汛工作的难点问题。北京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402处,山洪沟道352条,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涉及7个区98个街道(乡镇)774个村。

  此外,郊区旅游景点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隐患点重叠,暑期旅游旺季与汛期雨季重叠,户外运动和旅游人员流动性大与山区通信盲区重叠,预警转移难度大,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风险。

  李宇表示,北京全力提升防汛指挥调度效能。市防汛办加紧完善“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”,汇聚跨部门、跨区域、跨层级数据资源,实现全市汛情态势“一图统览”。构建大屏指挥、中屏协同、小屏移动的“三端联动”应用体系,与各单位共享信息,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,为防汛抢险救灾提供科技支撑。

  北京还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。北京市水务局加快实施山洪沟道监测预报预警“三道防线”,在352条山洪沟道增设地埋水尺监测设施。市规自委建立覆盖所有山区泥石流隐患点的智能监测设备,当监测数据达到阈值时自动叫应责任人启动临灾避险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超1.8亿户

结束孝感、咸宁行程后,11月5日下午,总书记赴武创院考察。值得一提的是,2013、2018、2022年,总书记以往三次赴武汉考察,每次都赴科技园区或科技企业调研,每次都重点关注科技创新。

西江发生2024年第4号洪水 水利部维持洪水防御Ⅳ级响应

当日,来宾东糖迁江有限公司内一片繁忙景象,从压榨车间到生产车间,员工们都在紧张有序地工作。目前,公司采用单线生产模式,预计11月17日将实现双线生产,届时每日榨蔗量可达15000吨。据悉,本年度该公司蔗区新扩种甘蔗面积4.3万亩,总面积达到31.5万亩,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。

补农田水利设施短板 山西今年将新增、恢复水浇地60万亩

目前,天鹊A发动机各项关键技术均已得到突破,研制任务全部完成,顺利进入批量生产和交付阶段,为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而随着天鹊15A发动机装配完成,首次搭载天鹊A系列发动机的朱雀二号02批遥一运载火箭进入全箭总装阶段,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实施发射。不仅如此,可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起降回收的10公里级飞行试验也将于今年完成,进一步验证可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返回各项关键技术。

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“2024国是论坛”在京举办

陈永亮凭借其中国足球“老人”的地位,在中超、中甲等各级比赛中周旋,与某些俱乐部相互勾连。对俱乐部赢得比赛、调整场地,球员入选国家队、免除处罚等各项请托有求必应,肆意滥用权力。

探寻“博博会”上的“黑科技”:见证文物云上“出差”

意见部署了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、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、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、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、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、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、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等24条举措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